放下罣礙 中 |怎麼開始放下罣礙?

 

在上篇我們聊了什麼是「罣礙」,這次要來請大家檢視一下自己的罣礙。

那麼,可以怎麼開始放下罣礙呢?

其實,罣礙,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。

 

舉個例子,有些父母,每天心裡都掛念孩子。

孩子去上學、去工作、出遠門,父母心裡就開始想:「 他吃飽了嗎?安全嗎?會不會太累?」這些念頭不斷重播,讓心越來越緊,晚上也睡不安穩。這其實就是一種「罣礙」。你會發現,有些掛念其實是多餘的,有些擔心是根本無法控制的,可是我們卻還是一直耗費心力。
 

比如門生Y就提及罣礙不只是對未來的擔憂,更是對過去的反覆思索。他常在洗澡時回想自己是否說錯了話、做錯了決定、煩惱人員的配置是否妥當,甚至對客戶或同仁的互動也會反覆思考,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現在的職位。這些念頭不斷在腦中打轉,讓他陷入自我懷疑與焦慮。這些煩惱逐漸累積,形成一種內心的消耗,讓他感到疲憊、難以抽身。
 

他形容自己像在內心的迷宮裡打轉,起心動念都被這些罣礙佔據。直到他開始練習「講完就放下」,告訴自己事情既然已經決定,就交給祖師安排,不再鑽牛角尖、不再反覆推敲。他學會相信事情的發展自有安排,不必事事都由自己操心。
 

他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提醒自己:人的眼睛長在前面,是要看前方、往前走的。不要回頭看過去的錯誤,不要抬頭好高騖遠,也不要低頭自卑,更不要左顧右盼分心。唯有專注向前,才能走得穩、走得好。

最後,門生Y舜強調,當煩惱或問題出現時,不要自己苦思冥想,而是要交給祖師,相信會有最好的安排。這份信任與放下,讓他從內耗中解脫,也讓人生的步伐更加踏實與自在。

透過門生Y的分享,你可以了解到如果你能承認並明白,有些事情真的無法控制;這並不是失敗,而是一個事實。


承認這一點,就是放下的第一步。

而且,罣礙不只來自人世間的人事物,很多時候,也來自「對已經過世的親友」的掛念。

有人會想:

「當初我是不是沒有好好陪伴他?」

「是不是有些話,還沒說出口?」

「是不是有些遺憾,再也無法彌補?」

這些念頭,會一直留在心裡,讓人難以釋懷。

由於陰陽兩隔,我們不知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如何,心裡自然就容易擔心、掛念。

幸運的是,在我們道場裡,有超度法會,透過這些法會,能夠幫助他們走向下一站。這是一種很大的安心。因為我們知道,自己已經盡了一份心力,也把祝福送給了他們;當我們這樣做,不只是幫助了他們,更是幫助了自己。


真正的放下,
是學會把思念轉化成祝福,相信祖師會守護他們,而我們,也能安心地走好自己的路。

門生Wu分享她超度她爸爸三次的經驗,因為爸爸是她心中難以放下的牽掛,為了想知道他是否已經前往下一站,是否過得安好於是參加超度法會。從第一次的牽掛、第二次的糾結到第三次爸爸叮嚀門生Wu要好好生活。門生Wu原本以為是來超度他,沒想到他反而像是在祝福門生。

這一刻,門生Wu明白了,爸爸他也在放下。他把想說的話都說完了,把牽掛交代清楚了,準備好跟著祖師去修行。而門生Wu也在這一刻放下了對他的擔心與不安。她不再需要苦苦追問他在哪裡、過得好不好,因為她知道爸爸已經走向光明的下一站。

做人是不是好難,我們不只掛念這個世間的人事物,連另一個世界的親友,我們也放不下。

從出生到往生,人生的每一個階段,都有不同的罣礙與煩惱。

 

小時候,怕孤單,想要有人陪;長大了,擔心的是學業、工作與感情;進入家庭,又掛念著夫妻、兒女,怕他們過得不好;年紀漸長,身體開始出狀況,又開始憂慮健康、甚至離別。

這些罣礙,就像一條繩子,隨著人生不同的年齡,不斷在心上打結。

 

而修行,就是學會慢慢解開這些結,知道哪些該放,哪些要交給祖師、交給上天。

當心結鬆了,人生的路就會走得比較輕省。

在人世間,如果我們始終放不下貪、嗔、癡,這些心念並不會因為死亡就消失。相反的,它們會像影子一樣,跟著我們走到地府去。

 

貪,讓人總覺得還想要更多,金錢不夠多、感情不夠滿足、地位不夠高。到了陰間,這份不滿足的心,會變成一種執著,讓靈魂難以安息。

嗔,讓人遇到事情就憤怒、怨恨,無法原諒。若帶著嗔念離世,這股怨氣會像一堵牆,困住自己,也傷害別人。

癡,可能執著於一段感情的痴迷,陷在自己的迷惘裡。到了另一個世界,癡念就像濃霧,讓靈魂看不見前方的路。

 

所以,如果我們在另一個世界,執著太重,就會在那裡停滯不前,無法走到下一站。

所以在生前要慢慢練習,把該放的放下,把該交給老天的交給老天。如此一來,等我們要啟程時,才不會被心魔綁住。

真正的放下,不是失去,而是讓靈魂能夠自由前行,走向更光明的道路。

 

放下罣礙的過程,不會一次完成。

你可以寫下來,或者跟朋友聊聊,或者到道場找道友聊一聊。

慢慢地,你會發現,原本糾結的心情開始有了空間,你能喘一口氣,讓自己一步一步,走向心裡的平安。
 

當然啦,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點陪伴,需要有人聽我們說,或者有人提醒我們換個角度。

這時候,道場的好處就是,你不用一個人面對這些心事。因為在這裡,你總能找到適合你的人來聊聊,甚至是被提醒。如果你需要被溫柔的對待,或者你自認玻璃心,那麼歡迎前來希夷門道場可以找輔導員聊聊。